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精彩观点 > 正文

2022探寻新的增长之路,在“变”中做好“不变”的事!

更新时间:2022-03-29 18:08:42 点击次数:6133次 字号:T|T

(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量与存量关系形成全球冲突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动力减弱、红利出尽的情况,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较大幅度的放缓,平均增速不到2%,其中中国贡献了30%以上。

 

在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对既有经济存量的分配更加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当下既没有出现需求的新亮点,也没有供给的新亮点,世界经济的增量财富做不上去了,增量得不到满足,各个经济体就会紧盯已有的存量财富,以期在存量的再分配中可以多“分一杯羹”,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便会造成各个国家和经济体之间的矛盾。

 

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但有的人认为中国从仅有的世界经济增量中拿走了30%,矛盾逐渐明显化,这是中美贸易战的基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大量贡献可能被西方国家视为对增量的大比例攫取,导致各国与中国经济摩擦的频发。

 

(二)资源问题将制约中国未来发展

 

黄卫平教授通过对世界银行高中低收入国家划分标准的详细解释,说明了中国已经严格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中国过去四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是总量驱动型,这种发展模式受外部资源环境的制约极大,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黑天鹅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发展面临的最急迫问题,除了攻克卡脖子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粮食、能源、矿产等资源约束难题。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72%,天然气对外依赖度是43%,铁矿石80%以上要进口,核燃料70%要进口,铝土矿70%要进口,就连水资源也非常稀缺,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多,钢铁是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能源安全担忧持续上升。

 

对比来看,美国是大号的阿里巴巴,平台经济,可以收割全世界的财富,而中国还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内,国际认为中国人一定会继续追求2千、3千元/月,而世界资源不足以支撑。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资源矛盾和难题?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投资非洲、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能源安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路径之一。

 

首先,中亚几个国家近年来满足了中国天然气进口的40%以上,同时解决了一部分国际收支问题;其次,对于某些尚没有能力可以开发自身资源的国家,中国的援助可以使其获得收益、脱贫,而中国也会培育新的出口市场。例如,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中约有三成来自黑非洲的,即撒哈拉以南非洲,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目前全世界最后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用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成本在此建设油田。从这个角度看,事实上,援非就是援助我们自己,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有巨大益处的。


 


(三)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已有的中等收入陷阱案例中,人均GDP1.5万美元是一个难于逾越的天花板,世界上经济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鲜有能够成功打穿这一天花板而避免掉入陷阱中的。中国是否能够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是面临着很大挑战的,十四亿人口大国成功跨越陷阱并无历史先例可循。

 

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动能转换问题。2020年,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侧重解决是中国继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主要依靠的是市场规模和内需,内需是消费加投资,要思考怎么把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来拉动内需,要抓紧一切时间补创新短板,发展新兴产业;国际外循环侧重解决的是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链顺畅的问题,只有双循环相互促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共同富裕有进一步的实质性发展。

 

此外,依托“三大湾区,两大流域,九大都市圈,若干先行示范区”的新区域发展规划,即依托京津冀的渤海湾区,依托长三角的沪杭湾区,和依托珠三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加上沿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以及中国19个城市群形成的9大都市圈,这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区域强劲动力。

 

(四)2022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疫情依然在持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步入新发展阶段的我们,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明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字当头,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作为企业家,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三重压力?如何理解“稳”字背后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企业发展的坐标和方向?

 

政策机遇:

 

从目前政策出台的情况看,“稳”的信号明显。比如,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进行了适度调整,降准降息等政策已经实施,普惠金融已进一步加力;再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来稳定外需,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市场多元化行动、外贸供应链畅通行动、外贸创新提质行动等,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

 

稳增长的政府责任也进一步压实。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前发力,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各地。各省出台了“一揽子”投资计划,投资规模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各部门也出台了专门的稳外贸、稳工业等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这对短期扩需求、中期调结构、中长期促创新会带来综合性效果。随着稳增长政策的不断推出,稳增长的效果正在陆续显现。

 

企业家该怎么做?

 

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同时企业家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产业发展要突出核心竞争力,在完善功能和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其次企业经营要有前瞻性,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生命科学产业上有更深入了解,摸透产品产业的真实需求;此外,企业家还要充分强化学习,把握新时代新机遇,在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奋勇争先;最后,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变中把不变的事情踏实做好,真正做到稳扎稳打。

 

“我们必须在十四五夯实基础,形成新格局,打穿“天花板”,把动能转换极大向前推进。”

来源:卓越汇学习社区 (编辑:张老师)
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专家顾问、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服务
解决企业的战略焦虑、管理瓶颈及产业资源痛点及难点。
新闻视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1座2205室

电话:0755-26970947 & 86140803
Copyright © 2011 - 2020 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