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精彩观点 > 正文

彭剑锋:为什么互联网产生了阿里、腾讯、京东、滴滴等巨头,却还不算伟大的公司?

更新时间:2021-11-04 11:16:26 点击次数:3141次 字号:T|T

文 /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董事长,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名誉院长

最近很多互联网企业频频陷入价值观的风波与危机之中,包括一些很注重价值观的企业。如阿里提出的“六脉神剑”的价值观体系,腾讯提出的“科技向善”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那为什么这些企业引起社会关注的恰恰都出在价值观方面?这是值得中国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普遍反思的问题。


不仅是互联网的头部企业BAT,最近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与未来发展的迷茫,是整个互联网企业走到今天必须要面临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正如前不久,一位互联网企业大佬与我交流时提到的:我们这次真的是被打痛了,痛定思痛,正如您所建议的,我们真应该坐下来好好反思我们过去为什么成功?过去成功的要素能否引领我们持续成功,未来持续成功靠什么?


我们需要回归到价值观,回归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标与意义,回归到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回归到整个组织治理系统去深刻反思与自我批判,否则,难以基业长青,更谈不上成就伟大企业


互联网企业过去的成功模式能否支撑持续成功?


毫无疑问,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取得了举世惊人的成功,无论是成长速度,还是发展规模,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互联网企业过去赖以成功的模式与成功要素,不是引领未来成功的最好的向导,恰恰可能己成为未来持续成功的障碍。


因为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变了,野蛮与无节制的生长开始受到社会制约和管控了,互联网企业过去的成功模式和要素,在新的营商环境、政商环境、法律法规及监管环境面前自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许多企业开始活得不爽和不自在了,互联网企业过去成功的模式与成功要素显然很难支撑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持续成功与健康发展。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有几个主要因素,这几个因素也是互联网企业持续成功的问题与挑战所在。


首先,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精神的成功。马云、马化腾、王兴、刘强东等这一批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是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是创新,敢为人先;第二是敢担风险,敢干。这种精神在第一代互联网创始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企业家精神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弘扬的。


虽然这一代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基本没有原创,大都是模仿或借鉴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模式,但是这些企业家抓住了中国的消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通过市场与业务创新,使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并快速做大,这为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一点来看,以马云、马化腾、王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的企业家应该受到尊重,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值得保护和弘扬。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中国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之所以能够产生,第一个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有巨量而广阔的消费需求,这就为流量至上的消费互联网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所需要的沃土;第二个,客观来说,过去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条件和法律约束是全世界最宽松的,使互联网企业得以不受约束地野蛮成长;


第三个是中国的人文环境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全世界最包容的。这些特殊要素促进了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功。但正因为如此,中国许多互联网的企业家成功得太快、太容易了,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企业家普遍都有些浮躁,都有点自恋和自我膨胀。


我所接触的众多互联网企业家比起实业企业家而言,普通都很“牛”,内心充满优越感,也可能互联网企业家普遍学历高、智商高、出身名校,有牛的天然资本,但缺乏象任正非、柳传志、何享健、张瑞敏、曹德旺等第一批实业企业家的自我批判精神与谦卑的心态。


从本人的咨询的经历来看,无论是任正非、柳传志还是张瑞敏都能够坐下来与专家学者平等交流,能静下心来听专家学者论道,而互联网企业家鲜有人能倾听专家论道,往往是专家只有听企业家论道,做企业家下属的份。


正因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个人的成功,企业成长和发展太快、太顺,企业的成长曲线亮丽而无波折,企业家没栽过跟斗,没吃过大亏和经历过苦难,导致自我膨胀,缺乏自我批判精神,缺乏对客户价值的敬畏。


我曾经说过,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栽跟头的话,企业家是不可能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一个企业能不能持续成长,首先是企业家有没有自我批判精神,能不能实现自我超越,因为企业家过去太成功,企业家膨胀,导致整个高管团队跟着膨胀,最终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最后膨胀到大过客户、牛过政府、超越时代。这是从企业家这个层面来讲的。


第二,中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本质上是靠烧钱形成的,是资本驱动,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差不多,商业模式往往靠资本烧钱烧出来的。


因为要烧钱,所以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及团队的股权都被严重稀释,真正的大股东往往是背后的投资大佬。虽然互联网企业为摆脱资本的绝对控制,采取同股不同权,使创始人及管理团队拥有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权与话语权,但由于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前提是挣钱,使得整个企业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资本逐利和增值,最终还是回到资本驱动、利润驱动,还是被资本及市值所绑架。企业一旦被资本绑架,往往就容易违背创始人的初心。


很多互联网企业家创业伊始都有很好的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担当,但当整个企业机器的运行还是被资本所绑架,本质上是资本驱动、利润驱动,而不是真正的客户价值驱动与人才驱动。


人才也是靠烧钱获得,互联网企业人才的争夺往往不是靠文化、靠理想,而是靠比实体企业或竞争对手多出两倍三倍的待遇来招揽人才,这就导致了互联网企业一方面是追求高利润,另一方面出现人才泡沫。人才泡沫也导致了人才浮躁,导致价值观扭曲。


我很欣赏阿里马云提出的“六脉神剑”价值观及腾讯提出的“科技向善”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很先进、也很接地气,但在操作层面面临两大问题。


第一,企业在单一利润驱动下不可能回归创始人的初衷,价值观往往出自企业家的内心,但往往喷在墙上,落不了地,企业还是一切以挣钱为导向,以市值增长为目标,什么业务挣钱就干什么,只要能挣钱,全然不顾创始企业家的初心,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第二,因为人才泡沫导致文化被稀释。这几年互联网人才大量的涌入,都是靠钱吸引过来的,主流文化被严重稀释。因为人才本身不是冲着你的价值观来的,你吸纳人才,不是靠事业,不是靠价值观吸引来的,而是靠烧钱吸引来的。


有人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是用资本收割了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985院校”的红利,用违背人才市场规律的超高待遇人才吸引模式,导致了文化的稀释,导致了互联网从业群体普遍陷入到价值观的迷茫。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还处于“野蛮成长”阶段,没有真正基于文化价值观的成长,基于文明的成长,基于符合人性的成长。但任何一个企业真正要构建成长的坚实基础还是要靠价值观,成就伟大企业的核心力量仍然是文化价值观的力量。没有文化价值观的成长,不可能走长久,也无法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尤其是没有长期价值理念的企业是不可能走长久的。

成为伟大的企业一定要构建价值观的根基,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未来互联网企业真正要转型,要真正成长为大而强、受社会尊重的伟大企业,必须构建明确的价值观体系,要基于价值观对企业有顶层设计,要有长期价值主义思维,另外要相信文化的力量,要回归到文化的力量。


只有依靠价值观和文化才能走远,文化管理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是根子上的问题。同时,企业要真正下功夫去打造文化根基,文化不是喊在嘴上的功夫,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字,文化必须要落在组织上、人才标准与人才机制上,落在干部与领导行为上,凝聚在产品与服务上。


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是创新人才培训示范平台、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深圳市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卓越汇致力于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专家顾问、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服务,解决企业的战略焦虑、管理瓶颈及产业资源痛点和难点。


截至到2021年,卓越汇已经聚集了2300+创新成长型企业家,其中包括70家上市企业。

来源:卓越汇学习社区 (编辑:张老师)
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专家顾问、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服务
解决企业的战略焦虑、管理瓶颈及产业资源痛点及难点。
新闻视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1座2205室

电话:0755-26970947 & 86140803
Copyright © 2011 - 2020 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