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精彩观点 > 正文

从明星到弃子:极越为何倒在了巨头的阴影下?

更新时间:2024-12-17 14:14:08 点击次数:5720次 字号:T|T


极越的企业愿景“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在成立的第三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2021年3月,百度与吉利携手成立集度汽车(极越的前身),这一跨界合作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家新生企业不仅拥有20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还承载着两家母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制造经验。


百度为其注入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前沿技术,吉利则贡献了其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生产资质。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造车新势力将迅速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然而,仅仅三年后,极越汽车却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走到了尽头。近日,极越的“就地解散”事件成为了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曾经的光环逐渐褪去,留下的是一连串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一家背靠两大巨头的企业,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01 模糊的战略定位,致命的摇摆不定

极越诞生于百度和吉利战略需求的交汇点,百度希望通过极越将其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抢占智能出行市场的先机;而吉利则寄望于此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找到新的增长引擎。然而,这一战略合作在具体实践中却暴露出致命的矛盾——极越究竟要成为什么?


是以特斯拉为标杆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还是服务大众市场的中端性价比之选?在这一问题上,极越始终未能达成清晰的共识。一方面,它试图以智能化技术打造高端形象;另一方面,定价和市场策略却难以脱离中端竞争的激烈现实。这种摇摆使得极越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上出现混乱,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落地,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也因此模糊。



△图源:极越官网

例如,极越首款车型ROBO-01虽然在技术宣传上大做文章,强调其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但在实际市场推广中,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续航里程、驾驶体验和价格。当这些核心需求未被充分满足时,极越的智能化卖点显得苍白无力。结果,ROBO-01既未能在高端市场赢得青睐,也未能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种战略定位的模糊,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让极越错失了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在新兴赛道上,精准的市场定位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可能沦为徒劳。极越的失败提醒我们,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带来实际的价值提升。


02 技术与产品的割裂,未能打动用户


极越的失败还在于技术与产品之间的割裂。尽管百度为其注入的智能驾驶技术确实具有领先优势,但过度强调技术“炫酷”,而忽视用户里行焦虑、高性价比追求、驾驶体验感等核心痛点,最终让这一卖点变成了绊脚石。


极越的产品几乎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质疑,从无门把手设计、屏幕换挡、方向盘按键转向灯设计、再到U型方向盘等创新,尽管这些设计在技术上颇具前瞻性,但却未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首款车型售价定为24.99万元,却未能体现出相应的核心价值,不少用户反馈智能驾驶的实际体验有限,续航表现平平,加之最初的产品定位不明确,上市后迅速陷入尴尬境地。



△极越01的技术创新,图源:极越官网


为了挽回市场,极越不得不频繁调整定价策略,但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不仅未能提升销量,反而让品牌公信力受到重创,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一旦受损,恢复起来极为困难。此外,极越的产品迭代速度也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面对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对新技术和新功能的期望越来越高,而极越缺乏灵活的产品规划,未能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最终,极越错失了巩固用户基础的最佳时机,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立足之地。


技术创新的价值,必须通过产品来实现。只有当技术切实解决了用户痛点,并能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时,技术才真正具备意义。极越的智能驾驶技术虽具备前瞻性,但在用户端的感知却十分有限,这成为它落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企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能否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体验。


03 管理与执行的混乱,拖垮企业的根源

如果说战略和技术是极越对外的敏锐度不够,那极越的内部管理问题,则进一步加速了其失败的进程。CEO夏一平的微观管理风格,让高管团队无法有效聚焦战略目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低下。管理层的不稳定,以及频繁的人事变动,严重影响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节奏。


与此同时,极越对资金的管理也缺乏长远规划。企业高度依赖百度和吉利的资本支持,却未能快速建立正向现金流,高额的市场营销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品牌推广的投入产出比极低。而当市场对资本的耐心逐渐下降时,极越的资金危机迅速爆发,最终导致企业难以为继。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即便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持,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难以保障战略的落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良好的管理不仅是企业高效运作的保障,更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极越的案例表明,企业必须在管理上下足功夫,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畅运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4 忽视用户需求,品牌与市场的脱节

极越另一个致命的错误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忽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的关注点始终围绕着稳定的续航性能、实用的智能体验、可靠的售后服务和合理的性价比。然而,极越的策略显然背离了这些基本逻辑,盲目强调智能化,忽略了普通消费者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门槛。


这一点从极越CEO夏一平的表态中可见一斑,他曾明确表示:“极越本质上不是汽车公司,而是科技公司”,这一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极越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



△CEO认为极越本质上是科技公司,图源:极越官网


智能驾驶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适用性不足,让用户对“黑科技”倍感陌生而非惊喜。此外,极越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未能快速完善,与市场主流品牌的口碑差距显著。这导致极越在用户中难以积累起信任和忠诚度,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市场拓展,企业都未能牢牢抓住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


最终,极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彻底失去了优势。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围绕核心痛点创新产品与服务,才能逐步积累品牌口碑和用户忠诚度。忽视用户需求,最终只会让企业在市场中失去立足之地。


05 竞争加剧,市场无情的筛选机制

在极越成立的短短几年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比亚迪、特斯拉、小米、小鹏等品牌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持续领先,更在品牌建设上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壁垒。后起之秀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尤其是对于像极越这样缺乏独立品牌认知度的企业,竞争压力更是空前巨大。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理性化,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许多初创企业依靠外部融资维持运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越来越重视,那些依赖外部输血的企业逐渐失去了资本的支持。


极越正是其中之一,尽管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但其未能快速实现正向现金流,高额的市场营销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品牌推广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当市场对资本的耐心逐渐耗尽时,极越的资金链危机迅速爆发,最终导致企业难以为继。


在“内卷”严重的新能源车行业,企业除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更要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不断提升。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构建自我造血的能力,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带来实际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的严格筛选中立于不败之地。


极越的兴衰不仅是企业战略失误的缩影,更是一堂关于技术创新、市场定位、管理执行和用户需求的深刻反思课。它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带来实际的价值提升,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正在追求高质量增长的企业而言,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 精准战略定位: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找准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扩张。
  • 技术与产品并重:技术创新需服务于市场需求,产品打磨要注重用户体验。
  • 优化管理机制:高管需具备战略眼光,合理授权,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
  • 风控与资金管理:建立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健康运营。
  • 客户导向: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以解决痛点为核心,逐步积累品牌口碑。

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传统的经营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企业过去熟悉的做法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为了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特别推出了“卓越汇·企业高质量增长加速营”


卓越汇·企业高质量增长加速营
紧紧围绕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增长”的目标,帮助企业核心领导识别自身企业当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引领他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形成对关键问题的洞察,寻求突破和成长之道。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转而构建一个深度互动的交流平台。精准定位创新实干型企业领军人物——董事长与总经理群体,提供为期一年的深度学习之旅。紧扣战略、产品、营销、财务、组织人才、运营管理、领导力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七大关键模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关键认知,形成正确的底层思考和决策逻辑。再通过卓越汇独创的实境案例研讨,围绕学员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深度研究,共创策略。


2024年即将结束,极越的倒下只是冰山一角。在新能源的残酷淘汰赛中,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市场的洗牌已然显现,企业唯有坚定前行,不断自我革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以极越为鉴,迎接新一轮的变革与机遇。


来源:卓越汇学习社区 (编辑:小洛老师)
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专家顾问、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服务
解决企业的战略焦虑、管理瓶颈及产业资源痛点及难点。
新闻视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1座2205室

电话:0755-26970947 & 86140803
Copyright © 2011 - 2020 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