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作者:晨瑶
来源:管理智慧
01 不盲目,从众有独立的判断力
自从“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双黄连口服液逃不掉脱销的命运。
很多人听说了这则消息,明知道出门会有感染病毒的风险,瞅见别人早早在药店门前排起了长队,不加以判断就匆匆奔赴“战场”。
网友笑道:“专家说双黄连口服液管用,你们一秒抢光了;专家说不要出门,你们怎么跟耳聋了一样。”
讽刺的是,公布成果的中科院研究所,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口服液中的成分能治病,仅仅透露它具有抑制作用,口服液就已被哄抢完毕。
这群疯抢的人对一件事没有进行深入解析,看着别人一哄而起,心生惶恐,纷纷效仿,追随着别人的路线做出盲目的决策,不断地模糊心底的边界,丢掉判断事件的能力,渐渐被别人带偏,沦为别人的附庸。
不止是这些奔赴药店的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盲目从众的人并不占少数:
“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对自身情况不加考虑,也加入考研大军。”
“看到同事们都换了个品牌包,这个月还了花呗囊中羞涩,咬了咬牙也选择继续欠。”
“看到路人在等候红灯时闯过马路,通过后安然无恙,心怀侥幸,下次按照这种方式违反规则。”
在群众中渐渐迷失自己,甚至为了跟上别人的节奏,不顾自身条件,却为日后缩衣节食的生活种下苦果。
《孤独六讲》提到过:“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从群众里走出去的孤独者,他才会比较有思考性,因为他走出去,可以回看群众的状态;如果他在群众当中,便没办法自觉。”
当我们拨开那层喧闹的迷雾,沉下心去剖析情况的利弊,对事件持着独立的见解,坚定自己的立场,就会阻隔别人的情绪传播。
不盲目从众,有独立的决断力,是走上坡路的第一个迹象。
02 不假装努力,关注做事的结果
作家冯尘说过:“结果永远都有参考价值,因为结果从来就不撒谎。”
有些人陶醉在努力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努力去应付工作,却从不关注能达到的结果,最后倒在“付出过也得不到结果”的路上,收获甚微。
企业家东方赢说过自己的一次工作经历。
公司大部分销售人员工作水平一般,他们的业绩长期没有增长的迹象。刚开始大家都认为,那些员工可能是电话打得不够多,可情况并非如此,导致他们业绩落后的是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过程。那些员工用公司提供的客户名单从上班机械地打电话到下班,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流程,整个过程乐此不疲,业绩却没有得到突破。
他们不断地堆砌努力,在别人面前维系着“努力”的假象,但是结果不会撒谎,一味沉迷在过程中,别人并没有看到与之匹配的结果。
那些自我陶醉的人规避对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陷入假装努力的舒适区,辜负了付出过的时间精力。
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那些做事不关注结果的人:
“这次考差了,规避提高成绩的正确思路,反而大费周章把错题抄下来。”
“在公司熬夜加班到凌晨,认为自己经过长时间的付出,自然比别人略胜一筹,效率却很低。”
“屁股不离板凳地学了十几个小时,吸收的内容却很少。”
他们觉得专注于过程就能换取高质量的结果,误以为成天忙碌能带来进步,没有集中于把握住付出后能得到的结果,一味去欺骗自己,进入“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死循环。
然而,结果并不是通过做无用功凸显出来的,而是有规划地对各个环节进行突破。
当我们从自己的目光中跳出来,学会正视自己,更多地去关注做事的结果,最终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不假装努力,关注做事的结果,是走上坡路的第二个迹象。
03 定期复盘,学会自我调整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说:“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较高,和别人比也不是有特别巨大的优势。那我的优势是什么呢?是勤于复盘。”
复盘指的是博弈结束后,棋手把当时的下棋过程排演一遍,对全局进行整体的把握,找出攻守的漏洞,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选择定期复盘,对过程进行推演,就能精准定位自己的方向,做出的决策更有价值。
相信大家都认识李佳琦。
这名主播曾创下15分钟卖掉一万五千支口红,3秒卖十万件商品的纪录,粉丝数量高达3300万。
这串惊艳的数字中,我们都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而决定他的路能走这么远的,源于他的复盘能力。
李佳琦从下午6点开始直播,到凌晨1点,直播结束后开总结会,他和伙伴一起讨论直播中出现的问题。
他会纠出某一环节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反复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他会将整个流程进行回顾,寻思下次在直播中插入某些环节,会让效果更好;他会看一遍别人的反馈,从中发现直播存在的漏洞,对其进行针对性地解决。
前后3个小时,李佳琦都在反思工作流程,直到凌晨4点才睡觉。
我们在脑海中梳理一遍流程,看清不足之处,对关键点进行推敲打磨对某一方面不断进行试错,就能及时弥补漏洞。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思考着错误的关联性,连成一张知识网,在下次行动时就避开了上次的坑。
如果一个人看清犯过的错,把它们有效地利用起来,将自己的软肋进行强化,就容易避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当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填补踩过的坑,通过时间的积累,对自身情况形成清晰的认知,调整所走的路线,能力将呈现出质的飞跃。
定期复盘,学会自我调整,是走上坡路的第三个迹象。
04 越往上走越能突破
作家王小圈说过一句话:“上坡的人不会觉得舒服,如果你觉得舒服,你就是静止状态,你就危险。”
把自己限制在原地,陷入舒适区内,在不经意间你可能就已经被淘汰了。若想跟上社会的步伐,请逼着自己往上走。
对一件事有独立的判断,跳出群众观点的束缚,我们就难以被别人的行为带偏。
做事多关注结果,不以同样的姿态重复过程,我们刻苦工作才会有出色的业绩。
对走过的路进行推演,深究细察,挖掘不足并进行改善,我们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如果我们存在这3种迹象,就会对自己有一番深刻的了解,走上坡路时就不因陡峭的山坡而心惊胆战,也不因遥远的路程而裹足不前。
走上来,熬过去,拨开半山腰的迷雾,我们能拓宽自己的视野,领略别样的风景。(全文完)
作为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了更好地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加贴身有效的服务,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拟采取以下精准服务措施:举办年度“专精特新”大型主题论坛、定期开展“专精特新”话题相关的公益讲堂、定期组织“人才发展专项座谈会”、创新研究服务、共性诉求调研服务、企业免费问诊服务等。
学院实战专家介绍(部分)
1.李序蒙:著名企业创新成长顾问,战略管理、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2.王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3.白刚:著名企业战略专家、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4.杨坚巍:清华大学毕业,欧洲工商管理学院EMBA,30多年信息技术行业管理经验,长期在著名500强公司担任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