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世界很多数一数二的企业都把精益化视为珍宝,在推行了精益化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精益化为企业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精益化之所以拥有如此奇效,是因为它并不是出自于管理学家的纸上谈兵或臆想编造,而是在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面对生死考验时,由丰田的无数优秀员工创造出来,经过数十年的实践,融合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并由全世界的多个著名企业在推行中不断完善至今,因此拥有着更具说服力的、能使企业起死回生的强大力量。
自2008年起,丰田就跻身为全球排行第一位的汽车制造商。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丰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创造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
虽然自2010年以来,丰田由于踏板、刹车等质量问题,全球信誉及收益都有所下降,但这些仍无法掩盖精益生产方式使丰田公司取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盈利还是成长速度,都远胜于竞争对手的辉煌成就。
然而,精益生产方式的产生,并不是丰田一时兴起的创新之作,而是丰田濒临破产时的不得已的尝试。
(一)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日本经济的崩溃,丰田也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局面:年汽车销量下降到了区区3275辆,汽车销售不出去,工人开始罢工,这种长时间的不稳定,使得丰田几乎濒临破产。
那时的丰田,不但面临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而且当时的日本汽车制造业管理能力低下,在生产率方面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面对严峻的现实,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提出了以“降低成本、消除不必要的浪费”的方式来超越美国的公司发展方向。
著名的精益化专家大野耐一作为丰田的一名拥有一腔热血的员工,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美国的生产率比日本高出几倍?一定是日本存在着大量的浪费!”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更好的生产方式,这就是精益生产方式的由来。
(二)形成过程
精益生产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被创造出来的,它是丰田公司在进行自我改造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次的成功与失败的实践后逐渐形成的。
为了减少摆放在库房以及生产现场的大量库存,丰田想到了“最好把每个必要的零件,非常准时地集中到装配线上,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数量”。为了实现这种构想,大野耐一在生产现场形成了“准时生产”的作业体系。
在实现准时生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当时的生产计划部门会把计划指令分别下发给各个工序,但由于各个工序发生故障的时间不同、生产各种类零件的时间不同,因此经常会出现个别工序的在制品堆积,从而导致生产线运转不流畅。
为了改变各工序“各自为政”的生产方式,大野耐一创造了后工序向前工序取件的流程。后工序取走多少件,前工序才生产多少件,从而使推动式生产变成了“拉动式生产”。也就是说,生产计划部门只需将生产计划指令下发至最后一个工序,其他工序的生产指令都由前工序传递。
但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存在延迟和失真现象,为了使前工序更加快速、完整地接收到后工序的需求,丰田公司创造了“看板管理”的方式。看板管理方式在丰田推行时,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才得以成功,但它的作用也是显著的: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全球的整个汽车行业都出现了大量的库存,而只有丰田不但没亏本,反而盈利,这让那些对精益化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相信并接受了它的思想。
为了减少在各工序之间的搬运动作,大野耐一学习福特的流水线工作方式,将原先按“工艺原则”布局(以设备为中心进行加工)的方式转变为按“产品原则”布局(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来摆放设备),这种流线式生产布局正是实现“一个流生产方式”的要素之一。
为了减少成品库存,就需要提高交货的频率,也就是抛弃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而采用更灵活的小批量生产。但由于客户需求种类的多样性,要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转换,就必须更换模具。当时丰田更换模具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有可能需要把生产线关闭几天,还需要重新培训员工,甚至要在生产线上加装新设备。为了实现小批量的拉动式生产,丰田开发出了“快速换模”技术,不再使用单一功能的设备,而是发明出可互换工具的设备。同时,通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将换模的时间尽可能缩减,目标是减至十分钟以下。但其实,现在的丰田换模时间早已超越了十分钟,有的甚至不到一分钟。
准时生产不允许提前准备大量库存,又要求准时满足客户需求,这就需要各工序都按照客户需求保持着相同的节奏进行生产,因此产生了“节拍时间”。也就是说,整个企业每隔相同的时间(节拍)就生产出一辆汽车,按照这样的节拍,一整天的生产量就正好达到了订单需求。
在实施节拍的过程中,又会遇到由于个别工序故障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停顿的状况。因此需要建立一定量的“缓冲库存”,以保证尽可能地不影响日常生产和供货。
由于整个生产是按照订单和节拍进行的,若生产出1个不良品,则合格成品的数量就会减少1个,更为严重的是,该不良品的成本也会附加到成品中。为了使生产线的不良品率降到最低,丰田推出了“零缺陷”的概念。零缺陷并不是说不生产不良品,而是着重于对缺陷的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和从根本上预防。
但是,工人的操作总会有失误的时候,设备的运作更是如此。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就有可能连续生产出大量的不良品。为了寻找一种方法,可以在工人和设备发生失误和产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提醒,丰田就创造了“自恸化”的方法。自动化中的“防呆法”可以提醒工人避免失误,也可以使设备拥有自动判别是否出现异常和是否需要停止的功能。
大野耐一还发现,当出现异常时,若生产线继续运作,生产出的产品都将是不良品。因此,丰田提出了“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线”的理念,即在发现异常时,先把生产线停下来全力解决异常,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不良品数量的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可以督促管理者尽快赶到现场,了解引发异常的根本原因。这种做法使得生产线的有效运转率提升到95%!“改善”由此开始。
当工位较多时,生产线停下来管理者却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工位出现了问题,只能来回在生产线中奔跑寻找停机点。大野耐一因此为各工位装上了“安灯”系统,这个系统的指示灯与各个工站相连接,哪里发出异常,指示灯就会亮起来,从而保证了管理的高效。
为了寻找到产生异常的根本原因,大野耐一总会在车间向工人发问。他反复地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直到工人的回答令他满意,且被问的工人心里也明白为止。这就是“五个为什么”(5Why)的由来。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丰田推行精益化时采用的是强压式的推行方式,因此也曾招致工人们的不断反抗。20世纪80年代后,丰田逐渐意识到工人自身智慧及主动性的重要性。因此,丰田内部开展了自主研发活动,工人们开始自主地寻找和研究对现场的改善方法。“精益提案改善”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每个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对工厂的改善活动中来,不论大的改善还是小的改善,都会获得重视及奖励。改善效果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善承担者的姓名及得到的奖励都写在看板上公诸于众。通过精神与物质的激励,不仅充分运用了员工的智慧,更使得员工产生成就感、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促使员工不断进取向上的源动力。
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出版了探讨丰田汽车管理模式的书籍《改变世界的机器》,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Lean Production,即精益生产方式。正是这本书,掀起了全世界学习和运用精益化的狂潮。
推行心得
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
——大野耐一
以上就是精益化从丰田诞生的全过程,“推行心得”就是精益化的重要理念和方法。正是这些全新理念和方法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精益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益生产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
换句话说,所谓的精益生产,是美国人起的名字,日本本土称之为TPS,即丰田生产模式。而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精益二字,简单说就是恰到好处或刚刚好的意思。比如刚好够用的库存,刚好够用的设备,刚好够用的质量等等。
而精益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JIT)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形式。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
丰田强调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它注重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3)团队工作法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
(4)并行工程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
这么高大上的概念,为丰田带来了什么呢?
2019年宝安区企业高层管理者日本“先进制造与产业未来”深度学习研修班,享受宝安区财政补贴,正在招生中!!!
该项目将带您一起走进丰田,亲身体验闻名世界的丰田TPS生产方式和丰田持续了几十年的丰田式改善,系统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经营管理思想,并走进日本丰田、AVEX、电装(DENSO)、川崎重工等知名企业,深入学习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创新经验,领悟精益管理的“道”与“术”,并洞察智能制造的技术趋势和商业应用动态,助力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向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