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0%渗透率,2030年要达到渗透率40%,205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基本上是以锂电池为主,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其他部件组成,其中隔膜是产业链上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与电池厂商那般受人瞩目不同,锂电隔膜企业一直很低调,外界的关注度也很低,但却是业内人皆知的“暴利”行业。
— 1 —
锂电池产业链上
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隔膜行业
锂电池有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
图源:广证恒生
锂电池隔膜位于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能够保证锂离子正常穿梭、不让正负极接触而短路,同时决定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倍率等性能。
锂膜的制造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湿法隔膜性能较高,厚度更薄,可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干法隔膜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更低,产线投资额低、单位能耗低,更适用于对成本敏感度高而对能量密度要求低的应用场景,譬如储能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核心组件的隔膜,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双高,成为产业链上享有高毛利率的一环,通常可达4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60%,净利率也能达到25%。
而电池厂商、正负极、电解液厂家们的净利率则明显低于隔膜,根据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的2019年财报,龙头厂商们的净利率均值只有13~14%。
图源:中信证券
近年来,锂电隔膜在锂电池需求增长带动下,出货量也实现快速的增长。我国锂电池隔膜由2017年14.5亿平方米增至2020年37.2亿平方米。2021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7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超100%。预计2022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将超150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隔膜市场份额也得到快速提升,且贡献了绝大部分增量。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成本、客户方面拥有显著优势。2020年恩捷、星源、中材合计出货24.2亿平,全球份额占比达到39%;2021年合计出货49亿平,全球份额占比提升至45%。
如今,隔膜行业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十几年前,国内隔膜市场却是“一膜难求”。
— 2 —
终结外企垄断的星源材质
其实在2000年之前,中国电池隔膜领域都是被以美国Celgard,日本东丽、旭金属为首的海外企业完全把控。早年间国内企业只能向日企购买隔膜,不仅要预付天价定金,连具体用途也必须细致申报,一旦日企怀疑中国企业将进口隔膜用于“敏感领域”,将随时终止交货。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混合了大量的偶然,中国第一卷隔膜的诞生,和一个叫陈秀峰的年轻人有直接关系。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下海淘金者络绎不绝,陈秀峰也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去到这个当时“找工作很容易”的城市闯一闯,先后做过很多工作,直到1998年和哥哥陈良成立了贸易公司,开始从事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在此时的中国,隔膜还是一个相当少见的词汇,几乎鲜有人从事相关贸易。2003年的一天,有人找到陈秀峰,希望进口一种“白色塑料纸”——隔膜。来人告诉他,“这东西可以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
巨大的利润让陈秀峰看到了生意机会,于是选择投身于这个当时在国内还无人生产的“锂电隔膜”生意,毅然决定成立星源材质,开始进攻隔膜行业。
由于当时隔膜处于被日美两方垄断状态,国内隔膜相关产业几乎为零,因此从原料、工艺技术到设备都要自己做。于是,星源材质联手四川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下,开始了锂电池隔膜的全力攻关。
经历了漫长的技术研发后,直到2008年终于建好了两条干法隔膜生产线,这也是全国第一条隔膜生产线,星源材质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具备隔膜生产能力的厂商,一举终结外企在锂电行业一家独大的历史。
彼时特斯拉的第一款车Roadstar刚刚开始生产,宁德时代则要晚两年才正式登记,国内动力锂电池刚刚开始萌芽。
星源材质可谓是赶上了动力电池的“第一班车”。
此后几年,星源材质持续扩大产能,并逐步获得了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曾用名: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重量级客户的认可。在大客户加持之下,星源材质在市占率很快就攀升至国内第一。
此外,星源还逐步开始与三星SDI、松下能源等厂商接洽,进行产品认证。据B3对全球主流锂离子电池隔膜厂商的数据统计,2015年星源材质已占到全球隔膜出货量4%,逼平日本宇部,2016年更是进一步上升至7%,跻身全球第五大隔膜生产商。
16年12月1日,星源正式在深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上涨41.66%,市值约25.98亿。
当年只能做中间商的“隔膜贩子”短短几年后就成长为了对巨头们形成威慑之力的新星。
关于星源材质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提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星源膜创造新生活”为使命,星源材质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成为了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跑者,并且于201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奠定了公司产能扩张和国际化发展的基石。控股子公司合肥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星源材质形成了以深圳总部为中心,以深圳、安徽、江苏、欧洲四大生产基地为依托,深圳、日本大阪及德国等研发中心并存的全球战略布局产品涵盖锂电池干法、湿法、涂覆隔膜,成为了全球行业产品种类最多、质量最优的锂电池隔膜企业。
— 3 —
陈秀峰:从贸易商到“膜法师”
七年磨一剑
拿着风投的4000万,2008年,陈秀峰租了厂房,开建了两条干法生产线。当年8月18日,第一卷干法制备的隔膜下线,这也是中国自产的第一卷隔膜。尽管技术指标、外观等方面与国外产品仍有差距,但这意味着隔膜制备的壁垒已经被突破。接下来的优化极其顺利,2009年3月,星源材质生产的隔膜正式投放市场,经过7年的努力,陈秀峰终于在隔膜领域站到一席之地。
“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成功,我们没有想过失败的问题,如果有过这个想法,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确实太难了。”
— 4 —
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
品质永远摆在第一位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星源材质作为行业的领先者,产品逐步成为国内外市场的“宠儿”。庞大的市场叠加丰厚的利润,很快就引来诸多竞争者。现在隔膜行业价格战打得十分激烈,有业内人士称“隔膜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但陈秀峰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及生存之道,总会有人愿意吃便宜的“大排档”,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不过,任何企业的成本都有“底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性竞争做法不可取。星源材质只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
星源材质自成立以来为中国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得益于陈秀峰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的初心,定位于高端隔膜市场的策略。他表示,星源材质工程、技术类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约20%,技术创新、质量为导向是星源材质自诞生以来,始终傲视同行的根本所在,也是奠定在全球隔膜市场地位的基石。
陈秀峰也曾参加过卓越汇承办的企业家培育工程项目——卓越领导力研修班,学习了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方法论,培养了创新思考和战略思考能力,带领星源材质一步步迈向卓越。
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明德研究院)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企业家服务”的宗旨,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专家顾问、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服务,致力于解决企业的战略焦虑、管理瓶颈及产业资源痛点和难点。
聚焦“企业家学习”和“企业人才培养”,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精心打造了“管理线课程”和“职能线课程”,提供针对性产品服务,并引入了14家创新企业学习基地,打造“共闯共创共生长”的企业创新生态,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到2022年,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已经聚集了2300+创新成长型企业家,其中包括70多家上市企业。